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27]
文学文献 [4]
工具书 [13]
名人文集 [7]
中外战争 [5]
小说信札 [0]
综合著作 [17]
诗词文赋 [0]
宗教类 >>
佛教 [3]
道教 [0]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6]
书法篆刻 [2]
医学类 >>
中医 [2]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0]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0]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上海租界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pdf
上海租界志
价      格:¥ 5.00
30天售出:0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7M pdf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发货!
商品详情

 注意《上海租界志》是电子版,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

 上海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在近代中国出现的所有租界中,上海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PwT桔香书斋

PwT桔香书斋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近6万卷租界档案,特别是原上海公共租界档案,其数量之多和完整程度,为国内外所罕见。在这批租界档案中,有不少反映租界历史变化和制度演变的珍贵史料,例如时间跨度长达90余年的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系统的工部局、公董局年报、公报,以及大量章程法规,来往信函和公文等,这为《上海租界志》的编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承担撰稿的研究人员正是从这些原始租界档案中深入挖掘了大量珍贵史料,运用到志书的撰写中去,使这部志书在保存原始资料方面比较突出,因而更具有参考价值。
《上海租界志》,《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签订后,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于1843年到达上海,1845年与上海道台宫慕久商定《土地章程》,规定黄浦江以东、洋泾浜以北、李家厂以南为英商居留地,在近代中国设立了第一块租界。
序 凡例
PwT桔香书斋
总述 大事记
PwT桔香书斋
第一篇区域人口
PwT桔香书斋
第二篇机构
PwT桔香书斋
第三篇财政
PwT桔香书斋
第四篇公共设备
PwT桔香书斋
第五篇管理
PwT桔香书斋
第六篇人物
PwT桔香书斋
附录
PwT桔香书斋
编后记
PwT桔香书斋
《上海租界志》编纂审定人员名录
《南京条约 》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签订后,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于1843年到达上海,1845年与上海道台宫慕久商定《土地章程》,规定黄浦江以东、洋泾浜以北、李家厂以南为英商居留地,在近代中国设立了第一块租界。1848年首任法国驻上海领事敏体尼到达上海,于1849年与上海道台麟桂商定辟设法租界。1848年上海道台同意美国传教士文惠廉提出的在虹口建立美租界的要求。
PwT桔香书斋
19世纪50年代中期,英美法三国领事联合通告,擅自公布《上海英美法租界土地章程》,并建立统一管理英、法、美三租界的管理机构工部局,后法国方面为维护自身利益,坚持对法租界的独立管理权。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成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则成为法国专管租界。此后公共租界经多次扩张,面积达33506亩,法租界经多次扩张,面积达15750亩。
PwT桔香书斋
19世纪60年代初,两租界当局在租界外筑路,形成越界筑路。至20世纪30年代,工部局越界筑路数十条,长度达上百公里,其控制的越界筑路地区达4.7万亩。同时,公董局也修筑了大量的越界筑路。
PwT桔香书斋
"五卅"运动期间,收回租界的呼声一度高涨。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需要得到外国列强支持,租界收回之事被搁置。
PwT桔香书斋
"八·一三"抗战后,日军侵占上海并图谋控制租界,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公共租界并控制了工部局。
PwT桔香书斋
1943年1月11日,中国政府与英美分别签署条约,取消外国在华治外法权,将公共租界行政管理权交还中国。此时上海被日军占领,无法实施。而汪伪政府在日本支持下,于1943年7月30日"接收"上海法租界,8月1日"接收"公共租界。
PwT桔香书斋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公布《接收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界办法》,上海市政当局正式接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次年2月28日,中法订立《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追认中国政府对法租界的收回。随后,其他国家相继放弃在华的特权。至此,中国完成收回租界的法律程序。
PwT桔香书斋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发展,来沪外侨人数持续增长。1843年底居住在英租界内的外侨只有26人,19世纪末已有7000人左右,至1936年则达到近6万人,同年在租界内定居的华籍居民也近160万人。1865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首次对界内人口进行统计,此后除个别年份外,人口统计平均每5年进行一次。统计结果显示,1865年公共租界内有外侨2297人,华籍居民90587人;法租界内有外侨460人,华籍居民55465人。至1942年,公共租界内居民总人数达到1585673人,法租界内总人数达到854380人。
PwT桔香书斋
居住在上海租界的外侨来自不同的国家,最多时达到58个国家。在日本侨民未大规模进入虹口地区以前,英美侨民一直是租界外侨社会的主流。相对而言,法国侨民在上海的人口规模较小。大部分英美侨民、法国侨民和日本侨民主要以经商贸易者的身份来到上海,而1917年十月革命后来到上海的俄侨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来到上海的犹太侨民,则主要由难民构成。另外,19世纪末开始,随着日本加紧对朝鲜的侵略,有一批韩国爱国志士流亡上海,从事反日民族独立运动。
PwT桔香书斋
华人在租界内居住历史,可分为"华洋分居"和"华洋杂居"两个时期。租界开辟初期,实行"华洋分居",禁止华人在租界内居住,1853年9月小刀会起义军攻占上海县城后,大批华人进入租界避难,打破了"华洋分居"的禁例。租界当局出于税收等方面考虑,默认华洋居民在租界内杂居的现状。从小刀会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到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的历次重大事件和战乱,成为华人大量入居租界的主要原因,难民高潮曾经引起租界区域内几次人口剧增高峰。在华籍居民迁入租界居住过程中,各种同乡组织作为华籍居民的重要地缘纽带,对华籍居民在租界内的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免责申明:
桔香书斋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上海租界志》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桔香书斋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上海租界志》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